军工企业确实应该做大做强,从本质上讲,军工产品是一种商品,也可以通过贸易为国家赚取外汇,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报记者/陈才
实习生/周知秋
股市里,最近军工题材股频频走高,外界对军工这一神秘的行业,多了几分探求的欲望。
曾几何时,军工行业确曾“藏在闺中未人识”。而事实上,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工产业,在今天已经逐渐褪去了神秘,变得越来越“亲民”。
多位专家在接受理财一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军工产业而言,市场化、证券化的浪潮已经滚滚而来。
发展历程:
从单纯引进到自主创新
和很多产业一样,军工业的发展历程,也有着鲜明的历史印记。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建立军工产业得益于引进前苏联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本周四(8月27日),空军上校、著名军事专家戴旭在接受理财一周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以空军装备的发展为例,总结出我国军工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起步阶段、仿制阶段和自主研发阶段。
起步阶段,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前苏联的援助下,奠定了军工产业的基础。“当时主要是引进,从1950年代到1960年代,一直都是走这条路,包括当时的作战飞机,最基本的生产装备和作战平台,全部是从前苏联引进的。”中苏交恶后,前苏联不再向中国转让新型战斗机,中国开始走上了仿制道路,如“歼6”和“歼7”,就是仿制的“米格19”和“米格21”。
从仿制到自主研发,还有一个过渡过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中国军工的自主研发能力大大增强。戴旭告诉记者,“‘歼11’和‘歼10’,包括‘飞豹’,就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预警机也是自己生产的;电子干扰机根本没引进,直接就自主研发了。”
“现在空军的装备,自主研发占相当大的比重。空军现在装备的第三代战机,主要是自主研发的。总而言之,支撑我国主战装备的大部分是自主研发的。”戴旭表示。
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装备研究所教授李大光认为,从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我国的国防技术有了一个飞速的发展,军工产业的发展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国防工业的总体实力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不过,戴旭也认为,国际上来看,中国的军工产业发展还不处在最先进、第一流的水平。
“这是由我国整体工业实力决定的。比如航空发动机,现在主要还是靠引进,包括一些电子产品,也不是最先进的。这说明,在军工技术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戴旭称。
产业模式:
军民产品从分离到融合
据专家介绍,在军工产业发展模式方面,世界上有两个主要派别:一是美国和以色列的整个军工和社会经济融合模式,另一种是前苏联为代表的军民产品分立模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经历了几起几落的历史。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每当国家对武器装备的需求急迫时,军工企业就红火,就高速发展;每当国家对武器装备的需求下降时,军工企业就普遍不景气。”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副总经理高红卫曾撰文表示。
他进而解释说,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在当时历史背景条件下,军工企业不可能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军品科研生产单一、武器装备的订货大幅度波动,必然引起企业景气状态剧烈波动。
在分析军民产品分离的原因时,“整体工业实力不强大,国防的需求比较迫切,就主要以军品为主。”戴旭这样解释说。
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程亚文则表示,建国初期的军工产业,“应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以重工业优先,实际上就是军工产业优先。军工产业是当时整个国家产业里的大头。”
“但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心逐步转向经济建设,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也做出了调整,由重工业转向了多种产业。”程亚文表示,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军工产业经过改制、整合,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军工企业的发展趋势,现在‘军民一体、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已成为军工产业普遍的发展模式。”李大光说。
高红卫则称,经过30年改革开放,特别是经过近几年军工企业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的洗礼,在国家政策的领导下,有些军工行业深度走向市场,已经彻底摆脱了对军品市场的单纯依赖,走上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正确道路。
未来趋势:
资本运作势不可挡
随着产业模式的转变,军工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在变。
中国航空工业界的风云人物、时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总经理的林左鸣,在2008年初发表文章称:“新军事变革”后,西方军工产业呈现出的新特点之一就是,军工产业的市场规模和投资强度,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和资本市场驱动相结合的转变(编著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新的深刻变革,被称为“新军事变革”,也叫军事信息化变革,它的实质是工业时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现行的机械化军事体系,向未来信息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即机械化基础上的信息化)。去年一航、二航合并后,林左鸣已出任中航集团总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底中航集团成立后,相继组建了十大业务板块,并提出3年实现各大业务板块分别整体上市,5年集团整体上市的目标。
“西方军工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诞生以来,‘华尔街牛’始终拉着西方军工的‘套’飞速前进,而西方政府和军队在主导军工产业发展时,都是隔着市场在幕后操作。”林左鸣形象地表示。
在这篇名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军工产业转型的思考》的文章中,林左鸣专门用一个章节,论述资本市场是西方军工产业发展的快车道。文章称,西方的军工企业巨头,无论是军民融合的,还是以防务为主业的军工企业,几乎都与资本市场有不解之缘。
林左鸣表示,航空工业产业和其他产业最大的不同是,它不能只是区域市场,只能是世界市场,因此如果现代企业制度不落实,必然会使企业家缺位,从而导致企业丧失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
戴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军工企业尽管带有浓烈的军方色彩,但它还是属于企业的范畴,必须遵守和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规律,才能为军工企业注入强大动力。”
“军工企业确实应该做大做强,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从本质上讲,军工产品也是一种商品,也可以通过贸易为国家赚取外汇,为经济发展做贡献。”戴旭称。
事实上,对于军工企业走市场化道路国家相关政策已经相当明朗:2007年2月27日,国防科工委下发《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当年3月1日,国防科工委又下发《关于大力发展国防科技民用产业指导意见》。
对此,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李洪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军工产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是军工产业做大做强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军民融合的重要措施。
银河证券的一份分析报告认为,2009年是十大军工集团改制成立10周年,面临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时期,“资本运作势不可挡”。
“上市融资是军工做大做强必由之路”
国防大学教授李大光:
理财一周报记者/陈才
实习生/黄蓓
“通过上市融资来吸收社会资金,弥补投资不足和军需产品销售量的减少,是军工企业赖以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8月27日,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装备研究所李大光教授向理财一周报记者表示。李大光为军事学硕士、国际战略学博士,国内知名军事专家。
中国军工仍在信息化
理财一周报:“新军事变革”之后,世界和中国的军工产业,走过了怎样的发展之路?
李大光:从海湾战争以来,西方的军工产业在高端技术、敏感装备方面对中国是封锁的,甚至是禁销的。
军工产业具有政治敏感性,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武器装备、国防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一大截,当时中国倍感压力。因此我们积极发展和引进世界先进的国防军备,并积极发展国内的军工产业,但受到西方国家的限制。
迫于压力,中国坚持自主创新,同时大力面向俄罗斯,与俄方进行国防技术交流和军事技术引进。在引进的同时,消化、吸收俄罗斯第三代武器装备的技术,并与俄罗斯签订协议,在中国建设生产流水线,生产歼11第三代战斗机,并且形成了一个产权化的生产线。现在已经形成了产品并且装备部队,使我国空军装备的整体水平有了跃升。
海军也同样引进了俄罗斯大量的技术和装备,研发了第三代的水上作战平台,包括舰载武器。
所以从海湾战争以来,我国的国防技术有一个飞速的发展,军工产业的发展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国防工业的总体实力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理财一周报:当前国防科技、军工产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
李大光:是的。现在中国的国防技术和军工产品已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武器装备大量地加入信息化成分。由于现代化、信息化武器装备研制出来、装备部队以后,陆军、海军、空军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都有了整体性提高。
证券化也是军民融合
理财一周报:从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到十七大,中国的军工发展思路从“军民结合”变成了“军民融合”。如何理解这一变化?
李大光:中国的军工产业,之前是前苏联的模式,就是军品和民品分离的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军工企业的发展趋势,现在“军民一体、军民融合、寓军于民”已成为军工产业普遍的发展模式。因为爆发世界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中国周边也没有局部冲突。这样一来,军工企业赖以生存的军品需求就大大下降了。如果军工企业还想生存的话,就必须要转产民品。
另外,国家实行体制改革后,过去完全依赖国家建设投资的模式已经不复存在。军工企业为了生存,就必须封存一定的军工产品生产线,新建一定的民品生产线。世界其他国家也是这样的,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是以民养军、寓军于民,这是军工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理财一周报:如何看待上世纪90年代末军工企业重组成十大军工集团?
李大光:这就是打破计划经济下,军工企业封闭性的经营模式,大量引入私人企业和私人经济以及集体经济等。这样就搞活了军工企业,打破了国有的、一家独大的机制,形成了竞争机制。
理财一周报:目前中国已经有五十多家军工企业上市,这是不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李大光:这也是军民融合的具体表现。通过上市融资来吸收社会资金,弥补投资不足和军需产品销售量的减少,是军工企业赖以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军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四点变革意见
理财一周报:中国军队正在进行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这对军工行业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李大光:装备的升级换代,对军工产业起到了提升作用。由于装备的大量更替和推陈出新,客观上就要求军工企业不断提升科研、生产能力,生产出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促使军工企业不断地发展、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理财一周报:你觉得军工行业还需要哪些变革?
李大光:第一,要跟踪世界武器发展的前沿,掌握世界国防科技和军事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地提高我国的军工生产能力。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的生产模式,使军工企业更好地与民用产品结合起来。现在很多民用企业的现代化程度要高于军工企业,所以要大量吸纳民用技术和产品。
第三,要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在引进国外先进武器产品的同时,还要消化吸收,达到自主创新。
第四,要走国际合作化道路,通过国际合作化来增进军事外交能力,营造和平有利的环境。
军工产业要形成良性循环,还要扩大我们的军售。如果军工产品没有用处的话,那就是一种浪费,所以要扩大军售的渠道和范围,提高军售产品的质量。
“航空母舰肯定是要造的”
理财一周报记者/陈才
实习生/周知秋
“对于提高国家的实力和保障能力,实现国际责任而言,中国还是需要航空母舰的。”著名军事专家、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程亚文本周在接受理财一周报记者采访时称。
今年3月20日,在中日防长会谈上,国防部长梁光烈表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事实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黄雪平大校去年底在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有关情况时就曾表示,中国政府将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认真研究考虑有关建造航母的问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程亚文表示,“航空母舰肯定是要造的,现在各种媒体讨论这么多,国家想不造都不行。”
程亚文分析说,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已相当繁荣,拥有航空母舰,将提高中国海外力量的行动能力,有航空母舰的话,就可以经常性地在公海巡逻。“有航空母舰和没有航空母舰,区别还是很大的。”
程亚文称,作为一个大国,建造航空母舰主要起到的将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对于实质性的战争来说,航空母舰起的作用不会很大,但对于提高国家的实力和保障能力,实现国际责任而言,中国还是需要航空母舰的。”
档案 国防科工体制改革历史回眸
1993年六个独立的军工部门均被改组为国务院直属的、由国防科工委归口管理的专业总公司,初步实现由政府行政部门向经济实体的转变。
1997年国务院成立了新的国防科工委。
1999年将核、航空、航天、兵器、船舶工业五大军工总公司改组为十大军工集团公司。各集团公司自主经营,行业管理由新的国防科工委负责,实现了国务院对国防科技工业的集中统一管理。
中共十六大确定了“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改革目标。
中共十七大做出了“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的重大决策,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国防科技工业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2007年国防科工委3月发布了《国防科工委关于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的指导意见》,11 月出台《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实施暂行办法》。
2008年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中,原国防科工委被取消,重新组建国防科工局,隶属于工业信息化部。
来源:联合证券
游资突袭军工股: 闪电战过后是持久战
【中国军工报告·行情】
9月多有军工股行情,包括基金、QFII、游资在内的各路主力均已深度介入军工股,但该板块的高估值显然已透支了成长预期。
理财一周报记者/裘亮
本周市场明显“八二”分化,以金融、地产、钢铁为代表的大蓝筹继续萎靡,而军工、甲流、旅游、商业等时鲜题材则聚集起做多人气,其中军工股的表现最为惊艳。
国庆60周年仅剩下一个月出头,军工股力挽狂澜的背后推手是谁?其后市还蕴藏着多大的战机?
涨停秀迎阅兵
60周年国庆阅兵是此轮军工行情的催化剂,本周军工股涨幅远远强于大盘。
军工股在本周迎来了集体爆发。
本周一(8月24日),上证指数小涨1.1%,军工和医药板块成为盘中的最大亮点。尤其是军工股,观察理财一周报整理的74只军工概念相关股,可以发现当日该板块股票无一下跌,平均涨幅达到5.84%(算术平均,下同)。其中西飞国际(000768)、中兵光电(600435)、中国嘉陵(600877)等19只军工概念股集体上演了涨停秀。
就在当天,国庆大典方案公布,今年10月1日上午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受此消息影响,本周二,在大盘大跌2.59%的背景下,军工板块74只个股平均仅下跌了0.59%,超过一半股票出现上涨。当天中国嘉陵继续涨停,航天长峰(600855)、高淳陶瓷(600562)、中兵光电等前一天的涨停股也继续大涨4%以上,周一停牌的北方股份(600262)复牌后也一度“补涨停”。
本周三,军工板块在大盘大涨的背景下延续了神奇,中国嘉陵连续第三天涨停,周一涨停的火箭股份(600879)、航天长峰也再度涨停。从本周一至周三,该板块平均涨幅达到9.18%,远远强于大盘。
东方证券军工及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陈刚在本周一晚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60周年国庆阅兵是此轮军工行情的催化剂,届时全社会、海内外的注意力都将聚焦在天安门广场上出现的先进军事装备,并延伸至其背后的军事工业,这将推动军工板块的市场表现。
国信证券分析师李筱筠也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军工板块在未来一个月中将有超越大盘的表现。
9月多有行情
A股在9月多有军工股行情,今年的“国庆行情”很可能游资唱戏,机构缺席。
下周将进入9月,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A股在9月历来有军工股行情的“传统”。
经理财一周报记者统计,从1994年到2008年的15年间,上证指数每年9月份的平均涨幅为-0.26%,其中有9年下跌,6年上涨;而同期Wind军工板块9月的平均涨幅为1.82%,跑赢大盘逾2个百分点,其中有7年下跌,8年上涨。
另外,15年来,军工板块只在1996年、2001年、2002年和2008年的9月跑输了上证指数,也就是说,军工板块在9月份跑赢大盘的概率超过了七成。
不过,投资者并不能以此为理由盲目介入。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去年万众期待的奥运行情变成了暴跌行情。这是近年来最典型的一次逆向心理博弈。
对此,理财一周报首席评论员袁幼鸣认为,本轮从1664点到2400点是游资牵头的行情,而机构是在2400点大规模入场的,并将指数推高到3400点。如果在3400点继续“放任”股市上涨,那么到9月份,指数将是非常危险的,于是,我们看到指数在短期内一度暴跌700多点。“不过跌到2800点后,游资又看到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上周银行股和煤炭股的止跌,这预示着指数继续下行的空间已经不大。”袁幼鸣表示,出现这一局面后,游资很可能如去年年底一般,从机构手中接过主动权。
也就是说,今年9月的“国庆行情”有很大可能是机构“缺席”的。从本周盘面看,涨幅居前的大多是军工、甲流、农业、旅游等题材股,而指标股仍然在底部徘徊。从这个角度看,后市最有炒作由头的军工题材股仍有行情值得期待,但指标股的“国庆行情”或许并不乐观。
绩优走势背离
业绩优异的军工股市场表现反而较差,这表明该板块的主推力仍然是游资。
理财一周报记者发现,近期火爆的军工板块中报业绩也是可圈可点。
截至本周三(8月26日),74只军工股中已有68只披露了中报。其中60家盈利,8家亏损,亏损面约12%,远远小于1278家已披露中报公司20%的亏损面。
从业绩同比增速的角度看,74只军工股中有32只业绩同比出现下降,36只出现上升,呈现增减参半的格局。这一比例也略好于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整体增减比例。
具体来看,今年中报每股收益超过0.20元的公司有15家。每股收益最高的中国船舶(600150)和广船国际(600685)的中报业绩都同比下降了三成以上,业绩同比下降的还有宁波华翔(002048)。除此之外,其余12家公司中兴通讯(000063)、太原重工(600169)、航天信息(600271)、成发科技(600391)、北斗星通(002151)、湘电股份(600416)、中航光电(002179)、凌云股份(600480)、东安动力(600178)、中国卫星(600118)、贵航股份(600523)和中航重机(60765)这些绩优股均实现了业绩的同比增长。
但是,这些军工股的业绩并不和二级市场走势直接正相关。据记者统计,上述12只业绩增长的军工绩优股今年以来截至本周二平均上涨82%,涨幅最大的湘电股份上涨了159%;8月4日大盘见顶以来,截至本周二这12只股票平均下跌9.5%,表现最好的中兴通讯上涨5%。反观8只中报亏损股,今年以来平均上涨110%,涨幅最大的世纪光华(000703)涨207%;8月4日以来跌9.0%,表现最好的西飞国际涨4.5%。
可见,无论是从今年整年或近期大跌后的表现来看,“绩差”军工股整体表现都更为优异。这表明,该板块的主推力仍然是游资,本周该板块的飙升发生在大盘蓝筹股熄火的时点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机构卧虎藏龙
天治系4大基金二季度介入航天晨光(600501),晋西车轴(600495)则同时被3家QFII相中。
尽管游资是近期军工股行情的主要推手,但记者发现,军工股中机构的身影仍然不少。
从筹码分布情况看,68只已披露中报的军工股中有30只在今年二季度股东人数出现减少,处于筹码集中的过程中。其中北方国际(000065)、飞亚达A(000026)、宁波华翔、百利电气(600468)、四创电子(600990)、洪都航空(600316)、皖维高新(600063)、南方汇通(000920)的股东人数都减少了20%以上。而风帆股份(600482)、航天信息、太原重工(600169)的股东人数增加了100%以上,筹码处于分散中。
从机构动向来看,上述68只军工股二季度末有46只被基金相中。航天晨光(600501)、皖维高新、长城信息(000748)、航天通信(600677)、中核科技(000777)都是在二季度成为基金新宠的。
其中航天晨光二季度十大流通股东中一下子出现4只基金的身影,总共被增持1372.23万股,占流通股的7.97%。这四只基金全都隶属于天治基金旗下。皖维高新则是被中邮核心成长和国泰金牛创新成长分别买入1598.71万股和729.35万股,占到流通股的6.32%。
据记者统计,截至二季度末,中材科技(002080)、太原重工、洪都航空、中航地产(000043)、宝钛股份(600456)、成发科技、航天电器(002025)、航空动力(600893)、中国卫星(600118)、中兴通讯这10只股票最被基金看好,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都超过15%,其中在二季度一度逼近历史最高价的中材科技基金持股更是超过34%。
整体来看,基金在二季度加仓了25只军工股,其中中航精机(002013)、航天晨光、中材科技、泰豪科技(600590)、皖维高新、洪都航空、中航地产7只股票基金占流通股的比例增加了5个百分点以上。而减持的股票有23只,中航重机(600765)、航天信息、火箭股份、中国船舶、中国卫星、太原重工、成发科技、风帆股份、贵航股份这9只股票基金占流通股的比例减少了5个百分点以上。
从其余主力机构的动向来看,险资二季度主要加仓了东安动力(600178)、航空动力、成发科技,持仓比例增加了1个百分点以上;主要减仓了太原重工、中航重机、航天电器,持仓比例减少了1个百分点以上。
而社保重点加仓了泰豪科技,二季度社保一零六组合买入该股499.98万股;中航地产、风帆股份、东安动力、航天晨光这4只股票则被社保抛弃。
另外,QFII在二季度重点加仓了晋西车轴(600495)、航空动力,尤其是晋西车轴,汇丰、盖茨基金、瑞银集团3家QFII新进入其十大流通股名单,合计买入475.91万股。而贵航股份、中航重机、中核科技被QFII抛弃。
短线并不乐观
即使对于天时地利的军工股,主力仍存在见好就收的心态,高估值压力同样不容忽视。
尽管拥有炒作时点合适、诸多主力驻扎等“天时地利”,但不少市场人士对于军工股短线仍持谨慎态度。
金百灵投资首席分析师秦洪向记者表示,“目前军工股严重高估,西飞国际是典型的泡沫。”上海的私募人士陈晓阳告诉记者,近期军工股的强势主要是因为炒作国庆题材,“应该不会出现持续性的长线投资价值,因为该板块整体估值水平远远高于市场平均,股价多已赋予了军工股未来成长性较高的预期。”
就在半个多月前的3300点,一位和记者相熟的私募人士曾告诉记者,他介入了火箭股份。本周三,该股涨停创出今年新高,当天记者再度联系该私募人士,他表示,“我并没有坚持持有。”该股前期一度大跌20%,“ 这使我不得不减仓。当时部分主力强行平仓,我也没有办法。现在的客户难管理,一跌就会急,
74只军工概念股
军工四大潮流26股制造
近10多年我军正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并从“近海防御”转向“纵深防御”,航母、大飞机、航天和信息化这四大主题值得长期关注。
理财一周报研究员/倪鹏翔
今年是国庆60周年,也是中国军工制造体系改革10周年。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资产整合的大背景下,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强调了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而军工产业就是装备制造业先进技术的核心。尽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波及了国内各个行业,但军工制造体系的产业化进程却在2009年逆风飞扬。
联合证券分析师刘国宏表示,国庆期间的大阅兵将集中展示60年来军工装备的最新成就,酝酿已久的军工改革新政策或将应时而出。
2008年,我国的GDP以43274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整体上已开始迈向了“富国”之路,国信证券认为,这是改革开放前20年将发展重心放在经济建设的成果。然“强军”方能保国,要保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2008年的国防白皮书已明确了中国的“强军之路”。东方证券认为,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加大了对国防和军事工业的投入,经过10多年恢复性建设,我军武器装备正加速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并从“近海防御”转向“纵深防御”。不过,同国际军事强国和亚洲地区大国相比,我国现代化装备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处于劣势,装备落后的现状仍待改善。
去年11月,中国国防部一名高级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如果中国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世界不应对此感到意外。”航空母舰的列装无疑是我国军事战略转型的集中体现。东方证券预计,随着国防战略的转型,军费投入会出现结构性变化,传统武器的采购可能会明显下滑,高新技术武器采购量会继续保持快速上升。
综合来看,我军未来的发展潮流将重点集中在航母、大飞机、航天和信息化这四大主题上。
航母:16股有可能参建
今年4月,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我国海军将研制大型水面战斗舰艇。”这是继3月份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表示“中国不会永远没有航母”后,中国军方高层对我国航母建设战略表态的进一步明晰。
航母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海军水面战斗舰艇的最大舰种。航母概念的提出使得钢铁、造船、飞机制造、发动机、电力设备、港口机械、机械设备、电子信息与系统集成等多个行业都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东方证券军工行业首席分析师陈刚在报告中指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建造一艘航母对经济会起到刺激作用,以航母战斗群为代表的远洋作战装备将是我国海军建设的重点。
陈刚表示,精良的装备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有可能在未来10年内建造3支航母编队,并为造船、材料、系统和舰载机等相关领域带来超过1300亿元的市场空间。
建造航母并使其形成战斗力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航母是一个战力平台,造出航母本身只是第一步,一艘航空母舰出动,需多艘驱逐舰、护卫舰等形成一个编队才具备战斗力。美国航母编队通常由13至20艘不同用途的舰艇组成,一个航空母舰编队的总造价将超过100亿美元。如果中国决定开始建造航母,将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领域:
1.造船。如果按照我国首艘航母属于4万到6万吨级的中型航母,粗略推算单艘航母的造价将达到150亿至200亿元人民币。建议关注中国船舶(600150)和广船国际(600685)等有相关能力的国内龙头造船企业。
2.材料。航母舰队,包括舰载飞机和武器系统的制造,需要大量的特种钢材和稀有金属,如HY100特钢、钛和稀土等,这也是制造航母的关键。值得关注宝钢股份(600019)、武钢股份(600005)、宝钛股份(600456)和包钢稀土(600111)等有相关能力的国内龙头企业以及一批国内重点的特钢企业。
3.系统。航母舰队和舰载飞机的子系统涉及面非常广,包括零部件及配套系统、电子系统、武器系统、动力系统等,用量也将非常庞大。值得关注中船股份(600072)、中航光电(002179)、中航重机(600765)、风帆股份(600482)、西仪股份(002265)和新华光(600184)等有相关能力的国内各领域的龙头企业。
4.舰载机。舰载飞机是航母最主要的武器系统,进口俄罗斯的苏33和歼10改进舰载型都是可能的方案,同时航母还会配套直升机和舰载机教练机,海军航空兵也会配备飞豹歼轰机。值得关注西飞国际(000768)、哈飞股份(600038)、洪都航空(600316)和航空动力(600893)等有相关能力的各领域龙头企业。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