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27日电(郭容)9月25日,海派音乐脱口秀《代号7070》开演,以一个70后的视角讲述上海的七十年。9月25日至9月29日在兰心大戏院演出。
由著名演员、音乐人、主持人王厂长带来的海派音乐脱口秀《代号7070》融合了喜剧、唱、谈、跳、演和互动,在复古怀旧的舞台布置下,用音乐和语言两种形式,借着上海的故事展现了七十年以来中国的发展,把有笑有泪的时代记忆带给了观众。
海派音乐脱口秀《代号7070》以金曲为线索,串联起七十年来的故事,100分钟不间断地展现出一代代上海人的精神风貌。
它不单是一场脱口秀,也不仅是加入音乐演出的脱口秀,而更像一个展览,一个用脱口秀的形式装扮起来的个人史展览。这段个人史,不只属于王厂长一个人,更是许多七零后八零后乃至九零后共同的个人史。因为那是一个特别的时代,所有人的经历都大致相仿,玩差不多的娱乐项目,看差不多的电视节目,听差不多的歌。
王厂长用一段流行音乐史,装进上海近代史,用一段个人史,装进时代变迁,用一个又一个暗号,换来一段又一段交心。从外公口中苦中作乐的回忆,到自己童年罕有的娱乐活动,从父亲边学习边顾家的艰难,到自己失恋时心中的苦涩……每一种情绪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个落点,可以把自己所有的回忆和喜怒哀乐融入其中。当旋律响起,不管台上还是台下,每个人都感怀不已,大家一起开怀大笑,一起悲伤落泪。
七十年以来的音乐,七十年以来的故事,由王厂长和他的乐队带着我们一起回忆,一起回忆过去的笑与泪,一起感慨,一起感慨岁月流逝的快与慢。
七十年以来,上海飞速地发展,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但这七十年来上海的精神始终不变,这一代代的上海人,也让上海这座城市更具魅力。
地地道道老克勒
王厂长是地地道道喝着黄浦江的水长大的,也就是一枚正宗老克勒。
他是个神奇的人:上海音乐学院高材生,组过时髦乐队,做过乐评人、录音师、音乐老师、声乐老师等等,跑过码头,曾经最高峰的时候一个晚上跑六个场子唱歌,后来自己做了酒吧老板。骑过摩托车,说过脱口秀,当过主持人,自诩为“斜杠青年”。他调侃自己的日常是“荡住吃唱” (上海话谐音“搪瓷七厂”),得名“王厂长”。
厂长的好朋友是出了名的多,不提他的酒吧里走出去过平安、霍尊、常石磊、黄龄,他还和李泉亦师亦友,和胡歌也是多年同学,这次脱口秀胡歌还特意为他拍摄视频倾情推荐。
胡歌推荐《代号7070》
《代号7070》就是王厂长把这些年看到的、听到的、感悟的、他毕生热爱的上海,还有上海人,一股脑儿地,说给你来听:他讲七十年来人们称呼的变化,他讲军训时看的革命电影,他讲排队买东西的阿姨爷叔,他讲童年夏日和小伙伴一起横渡黄浦江,他讲曾经一辆单车谈恋爱的纯真年代,他讲十一灯节在拥挤的街道上抱住自己喜欢的女孩……
这个把“爱上海”印在骨子里的人把他爱的上海话也放进了脱口秀,他不讲别的,单单讲上海话里数字的讲究,就让台下的观众反应各异,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听完和身边朋友相视一笑,来自异乡的外地人被各种发音弄得晕头转向,但也在似懂非懂之间放声大笑,也有些在小声询问身边人后会心一笑。
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上海这座城市把一切都包容其中。70年来上海人变化了很多,但骨子里的气质与风度是不会变的。上海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幽默形式和表达。王厂长把这些融入这场脱口秀,把脱口秀也演绎得很白相。
复古和摩登,务实和诙谐,这是王厂长脱口秀的多面,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多面,更是中国这个国家的多面。
复古怀旧回忆杀
亦庄亦谐,宜老宜少,所有人一起欢笑,一起落泪,一起放声合唱。这种情景,此后难再。
这场回忆杀,以脱口秀的形式呈现出来。它不是单纯的毒舌,也不是简单的煽情,更不是一闪而过的抖机灵。它装进了说学逗唱,装进了节奏感,装进了人生观察和人生储备,装进了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人情往来,装进了我们共同培育的那些暗号。
这足足100分钟的美好经历,王厂长把10首全新改编的金曲装入其中,把70年来身边真实有趣的故事装入其中,在兰心大戏院邀观众进入一个复古怀旧趴,一起穿梭在时代的长廊里且哭且笑。
意犹未尽众宾欢
《代号7070》用1张票给观众100分钟不停息的演出,演唱足足10首歌曲,讲述整整70年好玩、感人的故事。把《乐队的夏天》、《吐槽大会》和全场ktv的体验一网打尽,让人笑中有泪,乐中有爱。
它是情绪捕捉器,是热点转化实验室,最后化为极细极微,极难捉摸的一点笑意。看似脱口而出,却要有许多年人生经验的积淀。它是一场四十年的埋伏,装着王厂长成为厂长的四十年。而这四十年,已经到了非讲述不可的时候,在这里一吐而尽。
有些音乐初遇难以体会其中情感,在王厂长的引导下,赋予每首歌曲深厚的时代背景和浓烈的情感,同样的歌曲在这里却给了观众不同的听后感。在最后全场合唱《爱很简单》之时,许多人借着音乐的感情说出了那句“我爱你”,但也有许多人在流着眼泪,心里想着一个人唱出了那句“I Love you”。
演出后不少观众还恋恋不舍,不忍心踏出兰心大戏院,退出这场宾主尽欢的“派对”。原本笑点很高的观众,在这里和众人放声大笑;原本泪点很高的观众,在这里和大家默默拭泪……
其实观众喜欢的不是脱口秀,而是自己和台上人共同的回忆,观众喜欢的也不是表演,而是自己和所有人的共振,观众喜欢的不是说和唱,而是经历过这一切的自己。
不只是70后的观众和王厂长共同回忆曾经的笑与泪,90后也可以和爸妈一起在剧场回忆过去,听厂长讲述那过去和现在的故事。每一代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共鸣之处,在一张张老照片中回到了曾经,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用镜头定格下每一个触动自己的瞬间,珍藏起这时的感动与欢乐。
观众在现场收到了为演出特意定制的环保礼物,这既是上海人讲究用心的一份情怀,也是响应垃圾分类节能环保的一种行动。就像这场演出,务实而有趣,看似随心而出,实则暗藏玄机。
这里有音乐,亦有段子,有笑声,亦有思考,有过去,亦有当下。打破传统演唱会的被动,突破了普通脱口秀的单一,和台下观众一起互动,一起合唱,欢笑声和歌声不断地回响在兰心大戏院上空,和王厂长一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几代人共同的记忆。(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