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零零后”大学生憧憬五彩“象牙塔”


一名中国海洋大学新生在现场填写注册信息。新华社青岛9月4日电(记者张旭东)毛绒玩具、吉他、古筝、泳镜、家乡

  新华社青岛9月4日电(记者张旭东)毛绒玩具、吉他、古筝、泳镜、家乡美味、四级词汇、计算机等级考试用书……就像他们装满各色物品的行囊一般,中国首批“零零后”大学生准备开启一段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

  青岛农业大学8000名新生日前井然有序地完成报到注册,其中有57.5%出生在2000年1月1日之后,被称为“零零后”。当地另一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的“零零后”则占到了72%。

  来自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张玥汝是一名蒙古族的“千禧宝宝”,来到距离家乡2500公里的中国海洋大学,她并没有太多不适应。“学校挺棒,特别是图书馆很豪华!就是感觉校园路特别多,容易迷路。”她说。

  虽然读的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但张玥汝平时喜欢拍摄视频、轮滑和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宋词。

  她说:“大学想参加古代文学类的社团。‘零零后’有不少喜欢古风的人,喜欢穿汉服、说古风句子、唱古风歌曲、拍古风照片,想必有不少人能聊到一起。”

  “零零后”成长的时代,中国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家长受教育程度也普遍提高,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各类兴趣爱好。

  “钢琴、舞蹈、小提琴、棋艺、电子竞技、古代文化……学生的兴趣爱好越来越广泛。有些学生的兴趣爱好已达到专业级水平。”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赵凤娇说,“相信‘零零后’的校园生活更加精彩纷呈!”

  赵凤娇在开学之际对“零零后”的另一大印象是知识面广、善于表达和展现自己。“我们面试军训期各班临时负责人,本以为是一场面试,没想到是一场‘脱口秀’。他们旁征博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令人印象深刻!”

  与才艺相比,“零零后”大学生更多的注意力还是放在学业上。

  “我们学院一些专业会涉及美术知识。开学之前,就有不少学生打电话咨询:要不要先上个美术班补补课、要准备哪些美术工具等。开学后,我们发现不少学生连绘画板上的图钉都带了,可见他们对自己的学业非常看重,一直在谋划和准备。”青岛农业大学园林与林学院辅导员孙贝贝说。

  来自山东泰安的王乐山是中国海洋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新生,一直喜欢研究新科技。“电子信息从普通手机转移到了智能手机,下一步会是哪?看完电影《头号玩家》,虚拟现实技术让我兴奋不已。我想争取保研,毕业后去大公司做虚拟现实技术的产品开发工作。”

  腾讯QQ联合媒体在今年5月发布的《00后画像报告》显示,89.4%的“零零后”认为成功靠奋斗。

  “零零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责任心曾备受质疑。但一些大学辅导员认为,在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下,“零零后”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自私和没有责任心。

  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杨敬沛来自山东济宁,他说:“我父母都是农民,我读这个专业就是想减轻他们的体力劳动。我们‘零零后’从小接触网络,视野开阔,思维天马行空,一定能解放农民的双手。”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的李浩宇享受今年山东省免费农科生政策:免学费和住宿费,每年可获得4000元生活补助,毕业后与定向县域内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签订5年合同。

  “我本身喜欢计算机,但知道这个政策后还是选择了植物保护专业。一方面,可以减轻父母负担,另一方面毕业后能立即回家乡工作,照顾身体不太好的母亲。”李浩宇说。

  一些大学生还表示,他们将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支教等志愿和公益活动。“我们学校有‘东乡行’西部志愿者协会,每年暑期都会去甘肃支教,感觉很酷!我也想尝试一下!”王乐山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