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创新参与方式深度介入社会医疗保障 大健康领域成为保险业关注目标


中国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健康保险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4991亿元,同比增长31

  编者按 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险业已经成为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近年来,保险业通过回归保障本源,在保民生中大显身手,健康保险快速增长,养老保障多层次推进。保险业还在防灾防损和精准扶贫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保险保民生正在从保障数量的增加转向高质量发展,保险保障的作用还将进一步凸显与释放。本报今起推出“保险如何保民生”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中国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健康保险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4991亿元,同比增长31.48%;健康保险赔付支出1430亿元,同比增长37.5%。从数据看,健康保险仍然是保险行业前8月数据中最亮眼的看点,也是所有险种中同比增长最快的业务。

  深度助力医保

  “健康保险的快速增长,除了百姓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和需求不断增加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健康中国战略。”中国人寿广东省分公司总经理陈盛银告诉记者。据了解,为落实这一战略思想,众多保险公司纷纷在健康保险方面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从中国银保监会传出的最新消息称,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鼓励保险业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商业健康保险,加大产品供给,引导保险业深度融合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医疗保障部门则将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等。

  事实上,不少保险公司较早地意识到,单纯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并不是效率最高的路径,与各级地方政府合作,积极参与并共同推进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则是一种可行的健康保险发展模式。加上监管部门近年来不断鼓励商业保险以提供服务的方式进入社会医疗保障领域,并给予一定的政策,这为保险公司在社保领域发挥专业能力、体现自身价值提供了现实空间。

  仅今年,就有多项鼓励措施出台,除了财政部的税优政策外,今年全国两会将“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5月份,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其中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并再次明确提出要优化大病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大病保险原则上委托商业保险机构承办,以发挥商业保险机构在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引导合理就医等方面应有的作用。还特别提出,因医保政策调整导致商业保险机构亏损的,由医保基金和商业保险机构合理分担。

  受政策鼓励,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联手开展社保医疗服务经办已成普遍现象,最新还传出中国人寿准备筹建健康保险公司的消息。大健康领域正成为保险业越来越关注的重要目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