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舆情观察:英国电信获“牌照” 理性看待国外运营商入华


英国电信获“牌照”。理性看待国外运营商入华英国电信官网1月25日早间刊文称,该公司成为首个获得中国工信部颁

英国电信官网1月25日早间刊文称,该公司成为首个获得中国工信部颁发的全国性牌照的国际电信公司,获得了两项业务许可——中国全国IP-VPN许可证和中国全国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ISP)许可证。这两个“牌照”将允许英电通讯信息咨询(上海)有限责任公司直接与其在中国国内的全球客户签订合约,并以人民币收费。这一消息近日成为热点话题,《撕开了口子,首家海外运营商获得在华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再见联通!今天,中国打响第一枪!》《狼真的来了!今夜,中国移动失眠!》等网络文章引起部分人士的紧张和不安。而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认为,“金融和电信都是体现一个经济体开放诚意的重要产业。中国的举措充分说明,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新闻媒体是传播主力,自媒体平台优势互补

1月25日17时许,中证网发布题为《电信业开放迈出步伐 英国电信称在中国取得牌照》的文章,引起多家媒体关注,每经网、澎湃新闻网、腾讯、搜狐、网易等开始转发相关内容。26日和27日适逢周末,媒体传播量增长缓慢。28日起,中国经济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中工网、北京商报网、同花顺财经网、ZAKER新闻网等多个类别的媒体大量介入报道,并出现分析评论类内容,于28日达到传播峰值;其中,讨论焦点是英国电信进入中国市场,是否对三大运营商带来竞争影响,如《竞争者来了?英国电信“官宣”入华,移动、联通、电信该紧张吗》《英国电信“官宣”入华网友兴奋 三大运营商该紧张吗?》《英国电信“官宣”入华:三大运营商要迎来“劲敌”了》等。此外,由《经济日报》刊发的《英国电信“入华”将带来什么》一文也得到舆论重点关注。30日之后,舆情开始回落。

在此次事件传播中,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起到良好的辅助传播作用,《中国要有第四大运营商了?!我就想问一句:资费会降多少?》《终于有外企来华叫板三大电信运营商了?真相君有话说》等文章微信渠道传播量较大;另外,新浪微博发起话题#英国电信入华#,获得367.5万次阅读量,568万条讨论量。

(监测周期:2019年1月25日至1月31日, 单位:篇)

对话题相关报道的版权来源(明确注明情况)进行统计,转载次数位列前五的媒体依次为新华网、《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经济日报》和《北京商报》。相关内容在中央媒体、地方媒体、财经媒体、行业媒体、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全渠道均有较多转载,形成全媒体、全方位传播态势。

(监测周期:2019年1月25日至1月31日,单位:次)

媒体深度分析,加快电信领域对外开放是发展趋势

英国电信获得中国工信部颁发的全国性牌照后,迅速引起大量媒体的围观转发,推升了话题热度。针对舆论关心的英国电信入华给或将撼动三大运营商及此次入华的意义,主流媒体发文深入分析。

一是国外电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是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产物。《经济日报》刊文《英国电信“入华”将带来什么》称,当前,在中国需要搭建内部局域网的外企并不少,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外国电信企业要先“进来”,才能等待中国电信业未来更大的开放。正如英国电信所言,获得增值电信业务牌照非常重要,因为在中国,许多跨国客户需要安全可靠的连接,以便拓展业务。新华国际时评也称,英国电信拿到中国市场牌照并非孤例。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这一举措与某些国家滥用“安全担忧”对中企下达禁令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对外开放,惟其坚定,故而从容。不事张扬,但轻舟已过万重山。

二是英国电信取得全国牌照有助于发展数字贸易。《新京报》刊文《英国电信官宣入华:三大运营商迎来“劲敌”?》称,此次允许外资参与到中国电信增值业务,主要服务在华外商,将有助于在数字贸易领域构建起一个可以展开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试点的独立区。这为中国参与国际数字自由贸易提供了难得的试验田。若英国电信等外资电信运营商利用这两张牌照,搭建起一个数字服务贸易市场,既可以探索中国特色的数字服务贸易市场,与国际接轨,又可以有效管理好风险,实现风险的有效隔离。

三是“第四大运营商”说法不准确,目前不会给三大运营商带来冲击。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发表观点称,英国电信此次获得的牌照并非基础电信业务牌照,而是增值电信业务牌照。目前,外商投资经营电信业务主要集中在增值电信业务领域。英国电信取得的这两个牌照只会为国内用户提供互联网连接,而不涉及内容、手机业务等服务,所以手机资费并不受此影响。而是否会对基础电信运营商的资费造成冲击,还有待时日观察。

图:英国电信入华相关报道云词图

网民观点呈现多元化,重点关心资费问题

针对英国电信入华有关内容,网民观点多元化特征明显,但整体呈现较为理智的态度。其中,有约四成的网民表示,期待英国电信入华可以令国内三大运营商进一步降低资费,使用户享受更多福利。约两成的网民直言,英国电信不涉及个人通信、家庭宽带等具体业务,同时也受条件所限,所以不会对国内运营商造成直接伤害。也有网民称,英国电信网速太慢,体验感差,这部分占比为18.16%。有约11.28%的网民认为,引进竞争者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件好事,可以享受更多优惠。也有少部分网民结合近期华为在全球的热点话题进行评论。

图:话题相关微博评论观点抽样呈现

舆情总结:理性看待国外运营商入华发展

作为运营商想要在中国开拓市场,发展业务,本无可厚非。之所以短期内引起舆论大面积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国内三大运营商不断“提速降费”的大背景下,英国电信的入驻很容易给消费者带来资费进一步降低的期望,以至于出现了过度解读获牌意义等情况。还有一个原因即为网络安全问题。因此,“第四大运营商”“三大运营商‘紧张’”“网络安全”等内容频繁出现在舆论环境中,掀起一阵波澜。

对此,主流权威媒体纷纷发声,深入分析市场环境和业务内容,认为英国电信进入中国市场,符合我国一直加快电信领域对外开放进程的步调。此外,据英国电信官网显示,目前其网络已覆盖中国330多个城市,与移动、联通等拥有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因此,外国电信企业入华既不存在三大运营商迎来“劲敌”的说法,也不易形成对基础电信运营商的资费冲击。

英国电信并非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电信企业,也非首次进入,但合作共赢是未来我国继续走出去的方式之一。不断改革和开放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开放可以引入竞争、促进改革;改革需要有开放的心态。据新华时评称,当前,中国仍是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对于其他文化,中国保持着开放包容的姿态,中国市场也始终如一地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市场主体共谋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