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我小学毕业不久,便来到金州董家沟镇安家落户,在一家国营企业当工人。
那时,董家沟和金州之间的交通很不方便。星期天到金州逛一趟,满载而归带回一大包吃的、穿的、用的,要往返80多里地,全靠两条腿,往往走得满头大汗。后来,大黑山前修了一条砂石公路,通了汽车,我们每周就花五角钱去享受一次坐“大板车”的瘾。再后来,沙石路变成柏油马路,我也调到了金州城里总厂上班。周末回家终于可以骑自行车了,再也不会有坑洼沙石路把自行车颠得老高那种吓人的情况出现了。
谁知我在柏油路上骑自行车的瘾还没有过够,国家又修上了轻轨。原本骑自行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现在连20分钟都不用了。看着车窗外的自然美景,城乡大地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转眼间我退休有十九个年头了,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想得周到,七十周岁以上的老人不仅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而且坐轻轨列车也不用掏钱买票了。我和老伴儿现在各有一套房改房和动迁房,分别在金州城内和开发区繁华地段,既舍不得卖一套,也舍不得租给别人。最后一合计,干脆过起了候鸟生活,按照不同季节,分别在两处轮流居住。再加上经常参与子女们的聚会,我们在两地往返次数愈发频繁,快轨则为我们常年候鸟般地“自由飞翔”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日子过得比小康还小康,幸福极了。文/张子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