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货币政策路线图 热点问题央行给“答案”


在新一轮“金融改革与发展”主题下,怎样化解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扩大,未来央行将如

  在新一轮“金融改革与发展”主题下,怎样化解民营及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的扩大,未来央行将如何管理外汇市场的波动?票据融资是否存在空转风险?

  3月10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央行行长易纲,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副行长范一飞就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一作出了回应。

  多方面化解小微及民企融资难题

  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监管关注的重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提出: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

  事实上,央行去年通过降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一系列措施,已经降低市场利率。据了解,2019年2月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比去年年初下降了70多个基点,贷款利率也有所下行。但融资贵、综合成本高的问题依旧存在。

  对此,易纲介绍,“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实际感受的融资成本,特别是贷款利率方面,除了无风险利率,主要是风险溢价比较高造成的,所以贷款的实际利率偏高主要还是需要解决风险溢价较高的问题。”

  对于如何降低风险溢价,易纲表示,第一是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消除利率决定过程中垄断性的因素,更加准确地进行风险定价,通过更充分的竞争,使得风险溢价降低。第二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比如完善破产制度,提高法律执行等,这些控制结构性改革可以降低实际的交易成本,从而也会使风险溢价降低。

  潘功胜强调,央行下一步要加大工作的力度。一是在货币政策方面加大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二是完善普惠服务体系;三是发挥“几家抬”的合力;四是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五是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看来,首先要解决企业能不能拿到融资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拿到钱,只有先拿到钱,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谈钱的价格,如果根本就没法获得融资,价格再低也没有意义。所以先解决是否可以获得融资的问题,然后再解决融资利率的问题。融资利率的解决更多还是依靠市场化、政府引导,同时也应该在需求端来解决这个问题。

  汇率形成机制由市场决定

  2018年4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数次逼近“7”的关口,未来人民币是否会“破7”成为了市场普遍关心的话题。

  对此,易纲认为,在过去三、四年的时间,人民币由于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确实面临贬值压力。但是中国的货币当局面对这个贬值压力,还是千方百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易纲认为,就人民币汇率走势而言,经过多年市场机制的不断形成和完善,企业、老百姓对人民币汇率弹性越来越习惯,市场上对风险的对冲工具也越来越多。从市场建设和中国开放的总形势来看,人民币汇率会更加向市场决定的改革方向不断迈进。同时,随着市场工具的增多和完善,人们的预期也越来越稳。人民币汇率会在市场决定的机制下,变成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可自由使用的货币。

  在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去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6.28-6.97区间波动,虽然数据看上去很大,但是相比欧元、英镑,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率只有4%,因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目前还处于一个合理均衡状态,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我国汇率水平也会更有弹性。

  票据领域没有大规模资金空转和套利

  今年1月,3.23万亿元的天量信贷令市场颇为关注,而一同成为市场焦点的还有飙高的票据融资规模。数据显示,月表内外票据合计增量达到8946亿元,也由此引发票据套利、资金空转的担忧。

  有观点认为,票据融资规模的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与票据套利行为有关。随着银行间流动性的改善,票据利率显著降低,其下行幅度超过理财收益率。这使得部分企业能够在贴现之后转投理财产品或结构性存款进行套利,增加了贴现需求。

  对此,易纲指出,央行对票据高增长高度重视,将结构性存款、票据贴现、票据贴现的利率和结构性存款利率的利差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总体来看,没有大规模的空转或者套利现象。

  潘功胜补充道,月票据融资的数据有所增加,主要是支持了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通过票据融资显著降低了成本。因为票据融资的特点是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强,所以一般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前一段时间票据贴现利率的持续下行,企业通过票据融资的意愿增强。结构性存款利率和票据融资利率的空间也是非常有限的,不是普遍现象,也不是票据融资增加的主要原因。

  潘功胜进一步表示,央行作为票据融资市场监管的部门之一,下一步将要加强票据融资利率和资本市场利率之间的联动和传导,对于可能存在的套利和资金空转保持警惕,及时采取措施。同时,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业务考核,发挥票据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防止有关行为的扭曲和风险的累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