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点击】他,倒在扶贫路上


病床上的胡学发。1月5日深夜11点半,江西抚州南丰县寨俚村村委会办公楼里还亮着一盏灯,胡学发披着一件夹袄在办

【人物点击】他,倒在扶贫路上



病床上的胡学发。

   

1月5日深夜11点半,江西抚州南丰县寨俚村村委会办公楼里还亮着一盏灯,胡学发披着一件夹袄在办公桌前忙碌,桌上一叠叠厚厚的材料遮住了他半张脸。这位“第一书记”已经连续熬夜加班1个月了。

脱贫攻坚的领头羊

胡学发出生在抚州唱凯镇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去年,他所在的抚州长运公司组织“连心”小分队驻扎农村进行帮扶,胡学发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毅然赶赴寨俚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妻子彭桂萍的印象中,胡学发打包了一床棉被,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还带走了家里的电瓶车。“我还给他备好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因为医生说他心血管不好,让他按时服药,注意休息。”

寨俚村地处南丰、黎川两县交界的偏远山区,属于省级贫困村,全村共有25户贫困户,村里经济基础薄弱,村民收入偏低。胡学发刚到村里就骑着电瓶车挨家走访,深入了解村情村貌。“胡书记有一本工作簿,里面详细记录了每家每户的情况,特别是对贫困户,他尤其关心。”村党支部书记胡四昌告诉记者。

贫困户彭永才家种了40亩南丰蜜橘,成熟时却找不到销路,眼看着蜜橘烂在家里,彭永才心急如焚。胡学发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经销商,帮助拓展销售渠道,甚至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购买。彭永才说:“今年胡书记帮我家收了500多公斤蜜橘,还卖出了1500多公斤,对我家的帮助真是太大了。”

短短1年时间,胡学发吃住在村里,很少回家看望。除了帮助贫困户,胡学发还精心筹划乡村发展,他与村委商量给村里引进白莲种植、生猪饲养等产业,拓展了村民增收渠道。胡学发常说:“要是咱们再勤快一点,工作再实一些,就能给村民带来更多实惠。”

今年1月的一天,胡学发由于劳累过度引发了心肌梗塞,次日清晨他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往南丰县医院救治,19日病情突然恶化,与世长辞,终年54岁。

勤于钻研的排头兵

风风雨雨30载,胡学发始终是工作上的排头兵。上世纪90年代,胡学发所在公司为适应市场发展,计划开发微机售票系统。可那时计算机办公普及率不高,要改革传统售票方式十分困难,没有人愿意主动牵头做。就在这时,胡学发自告奋勇表示愿意试一试。

从那时起,他就像回到了学生时代,没日没夜地抱着操作系统资料研究。胡学发的同事黄继文说:“他不但工作时间资料不离手,就连吃饭时间也把资料铺在饭桌上,每想到一处就开始勾画。”微机售票试用初期,系统运行不稳定,总会出状况。为了不影响白天正常售票,胡学发就等到晚上下班后,和同事通宵达旦作业,反复核对系统装置,不断变更安装方式。“他几乎每天都忙到深夜,有时干脆就住在办公室,以便第二天继续工作。”

潜心钻研1个月,胡学发终于成功研发出微机售票系统。

热心肠的“胡万能”

胡学发多年来的付出,被同事看在眼里记在心中。2009年,他全票当选为公司工会副主席。对他来说,这个职位不仅是沉甸甸的荣誉,更是他持续“发光发热”的动力。

2010年,江西省抚河唱凯堤遭遇特大洪水,决堤形成一道400米左右的大口子,汹涌的洪水灌入罗针镇、唱凯镇,农田与房屋被淹没,12万名群众遭受灾害。胡学发临危受命,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了解职工受灾情况,彻夜进行财产损失登记。“胡学发老家的房子和农田也被淹了,但他不顾自家帮人家,那些天是他在我家忙里忙外,帮我渡过难关。”受灾职工胡平每次谈到这件事,都会竖起大拇指。

胡学发是公司出了名的热心肠,维修电路、换灯管、修自行车,生活中的小修小补他几乎都会,为此,同事们还给他取了个绰号“胡万能”。同事刘学民说:“他就像一颗螺丝钉,无论钉在哪里,都十分结实、牢靠,有他在,我们很安心。”数年来,胡学发在公司先后担任过统计员、值班站长、办公室主任、工会副主席等,2011年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苦干实事、乐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展现了工会干部“关爱职工、情系一线”的精神风貌,人们评价胡学发:“他站着是一面旗帜,倒下去亦是一座丰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