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舞集成立四十周年经典力作《稻禾》首次献演广州


林怀民的大地之歌 与《稻禾》共舞 从2010年广州大剧院开业之日起的几年时间,先后引进云门舞集《流浪者之歌》、《九歌》、《松烟》、《水月》,我们致力把最好的艺术作品带到

云门舞集成立四十周年经典力作《稻禾》首次献演广州

林怀民的大地之歌 与《稻禾》共舞

  从2010年广州大剧院开业之日起的几年时间,先后引进云门舞集《流浪者之歌》、《九歌》、《松烟》、《水月》,我们致力把最好的艺术作品带到广州,给广州的艺术氛围增光添彩。今年国庆假期,一连三天将为观众呈现有如身处自然景观中气魄万千的《稻禾》。

云门四十年,以《稻禾》向土地致敬

  “我有稻米情结。”林怀民说。从《薪传》中的徒手“插秧”,到《流浪者之歌》中真米登上舞台,兜兜转转。2013年,正值云门舞集创团40年之际,林怀民携舞作《稻禾》回到了田间。

  林怀民是城市人,对于农村和土地,他有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情感。在嘉义新港故乡度过童年,林怀民所住的街道之外就是种满稻子的平原。布秧,除草,踩水车,收割,晒谷,这些记忆深处的情景将稻米化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稻禾》是很难的创作,林怀民说,因为太熟悉,或者你以为自己太熟悉。

  林怀民这样描述《稻禾》的创作:“我不想回去走《薪传》那类写实的路,那要怎么跳?最后我想,可不可以就讲阳光、泥土、风和水,花粉和谷实,以及稻米的生命轮回?收割之后,延火烧田。春天到临,犁翻焦土,重新灌水,薄薄的水上倒映舒卷的云影。稻田四季如此,人生如是。”

台东池上田间,与稻浪共舞

  2012年,为了筹备《稻禾》,云门舞者集体到池上体验割稻,并选择了池上稻米达人叶云忠的田,请摄影师摄录了稻米的一生。

  一年之后,同样是在这片土地,《稻禾》在“池上秋收稻穗艺术节”首次亮相。云门舞集的观众遍布世界,然而以中央山脉为背景、以黄金稻穗为舞台的演出,却是池上乡亲们独有的眼福。三天三场表演,时而艳阳高照,时而大雨滂沱,池上乡亲们的热情却始终如一。

  《稻禾》在台湾两厅院演出时,云门特意将池上的稻子移至剧场大厅。久居城市的观众得以亲手触摸这些农作物,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云门舞集成立四十周年经典力作《稻禾》首次献演广州

安顿了土地,人心才能跟着安定下来

  从农耕社会走出来的中国,对土地永远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感。过去,农业支撑起国家的经济民生,编织了乡土社会的人情网络,更将谦卑、仁爱、勤奋、诚实的品性内化于心。

  林怀民说:“农村代表人跟土地,跟大自然的和谐互动,是城市人精神的窗口。”

  近些年,乡村旅游如火如荼,久居城市的人们似乎重燃了对田地和原始村庄的热情。林怀民说,他想通过舞蹈把池上的明亮和美好带给观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