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10月11日電 10月10日,“首屆科技人文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四十周年高端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召開。來自國內外的院士、國內外重要刊物主編、世界大學評估專家、著名人文學者應邀參加此次跨學科研究學術盛會。
會議期間,還舉辦了以“人工智能與人類社會的關系”為主題的第一屆科技人文“融通杯”英語辯論賽,九校聯盟成員高校紛紛選派優秀選手參寒,他們的精彩表現給與會的專家學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出席了開幕式和校長/會長論壇,並為辯論賽獲獎選手頒獎。
本次大會共設立“新人文”“科技人文”“醫學人文”“世界大學排名”“數字人文與文學性”“人工智能翻譯”“科學技術與文學”“跨學科研究中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文學”“生態人文”“后人類主義與倫理研究”“交互藝術與交互媒介研究”“語言教育中的人工智能”“文學與認知”“跨學科研究”以及“人文科學的前沿研究”等16個分論壇。
此外,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會以“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的機遇與挑戰”為議題在本次大會期間召開了“研究會會長會議暨院長論壇”,討論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學者在科技與人文融通中的機遇和挑戰,為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建設獻計獻策。
為提供新技術與新人文相融合的跨學科的國際性學術平台,會議舉行了《新科技人文》英文期刊創刊的揭牌儀式。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顧鋒共同為《新科技人文》英文刊揭牌。該期刊為《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的英文刊,旨在介紹和傳播自然科學、工程科學、農業、媒體學、社會科學及人文領域中最前沿的理論探索與革新應用。
作為此次會議的發起人和組織者,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社版)主編彭青龍教授認為,“由上海交通大學主辦的第一屆科技人文國際學術研討會是高校繼續探索文理交叉跨學科研究的新舉措,也是構建中國‘新文科’知識體系的新嘗試,其中研制跨學科成果質量標准和評價體系是關鍵,上海交通大學的學者有意在這個領域發揮創新引領作用。”
本次大會匯聚世界頂級學者的智慧,打破科技與人文的界限,為促進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融合,生產和傳播新知識,提出了新思想和新方法,同時也為創立新型的人文評價體系,構建以中國學者為主導的科技人文話語體系提供了新思路、新視野。
(責編:葛俊俊、軒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