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的“国际会客厅”珍藏老外的深圳故事


南都数字报

人文精神的“国际会客厅”珍藏老外的深圳故事

黄青山与国际好朋友精英获得者合影。

深圳是国际化大都市,国际交流频繁,国际友人随处可见。3月3日,福田区文体发展中心和区图书馆联合举办读者沙龙新书分享会,作品集《寻找福田国际好朋友》与深圳读者见面,主创团队与读者朋友分享采写经历和创作感悟。

保留一份编年体档案

来自迪拜的阿里在深圳开了7家格斗俱乐部,但日常爱好却是泡功夫茶。15岁当教练,足迹遍布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在深圳结识了另一半,扎根于此;来自英国的麦克在深圳创办英语戏剧公司,带着西方戏剧的经验来深圳举办戏剧演出;同样来自英国的老皮则把有机食品带来深圳,甚至上线A PP让全国都能享用。一个个曾经刊登在报纸上的故事,如今都汇聚于《寻找福田国际好朋友》这本书上。此外,书中更吸纳了许多老外笔下的福田,他们结合在福田的工作和生活经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福田最让人难忘的部分。

福田图书馆馆长宇叶红表示,这本书为深圳国际化文化积淀了一份编年体档案,将成为深圳人共享的文化礼包。各类国际友人穿梭在此,既完成了城市交流的使命,也沉淀了一份国际友谊。而得益于深圳媒体人的深耕细作,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把国际友人在深圳工作生活的片断记录下来,保存下来,如同给深圳国际城市会客厅留下了一份原始的档案,将成为深圳福田国际化的见证。

该书主编、深圳商报福田记者站站长黄青山表示,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为深圳中心区留下一个人文精神的国际会客厅,五年间所有的采访和创意付出都是值得的。记者采访的一篇篇作品汇集成新书《寻找福田国际好朋友》,让深圳福田有了一个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集体画卷和温馨回忆。据介绍,该书包括福田国际好朋友、外笔写福田、福田国际范等三大板块。该书前序部分有20页彩页,收录了深圳商报的报媒版面和人物实景照片。这本新书留下深圳福田包容友好的国际化文化,更是从生活化个性化的视角走近国际友人的心灵。

外国人好找,好故事却不容易找。在福田区宣传文体资金的支持下,福田区外事办数年间携手举办国际化文化活动,聚焦福田国际化文化活动报道,为记者采访国际人物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

云时代的集体留声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采写和编辑从收集材料到校对,到版面的调整把握,都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尽管如此,几年间该书的采访编辑团队几易其手,但一直没有中断。这是一个团队的付出,一次集体马拉松式的赛跑。该书作者黄青山表示,这项工作的接力棒一直在传递,得益于记者站几位实习记者的奉献,良好英语表达的同时,还有实习记者自学韩语,成功完成稿件采写。

黄青山表示,记者是时代发展和城市生活的记录者,但是新闻的特点和优点在于它的流动式、碎片式的反映和传播。互联网把传媒带到了信息云时代,而记者采集的国际人物报道也是一朵朵云,它们漂泊在新闻云的天空,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漂得无影无踪。这次出书就是把它们再次摘下来放到纸质书籍的档案中,给我们的城市留下一份共享的记忆,给我们的职业留下回望的脚印。

采写:福田通记者 张馨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