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


中美关系;人文交流;中国人民大学;需要;美国社会结构;关系研究院;金融研究院;张君荣;关系发展;交流机制

内容摘要:与会学者就“中美关系未来50年走向”、“人文交流与中美关系的未来”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拓展中美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建言献策。了解美国社会结构重大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认为,当前中美人文交流呈现三个特征:第一,近年来,美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人数以及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增长迅速,这为教育层面的人文交流与互动提供了共识基础。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看来,中国智库在中美人文交流领域的研究应从两方面着手:加强对美国基层社会的研究和加强对美国精英治国模式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仁伟认为,为加强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国智库有必要了解目前美国社会结构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关键词:中美关系;人文交流;中国人民大学;需要;美国社会结构;关系研究院;金融研究院;张君荣;关系发展;交流机制

作者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张君荣)新时期以来,中美人文交流正在走向成熟的机制化运转。加强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并提出创新性建议,逐渐成为智库的重要课题之一。8月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未来50年中美关系”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就“中美关系未来50年走向”、“人文交流与中美关系的未来”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拓展中美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建言献策。

  加强交流机制建设

  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表示,在中外人文交流机制的建设中,智库作为生产思想产品、搭建交流平台、培养咨政建言人才和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已成为世界各国政策沟通与文明对话的重要平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减压器’、‘缓冲带’。推动并维护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不仅需要政治家的远略、外交官的实践,而且需要教育界和智库界的智慧与努力。”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表示,中美双方相识相知,中美关系才能更有韧性。同期成立的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将为中美人文交流研究注入新鲜智库血液。

  “过去半个世纪,中美关系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务实主义和理性总能在重大问题和关键时刻主导双方决策,这是两个大国各自的先天禀赋和历史文化所给予的。”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崔立如看来,看待中美关系发展需要具备长远眼光。中美关系在过去50年历程中是成功的,而在未来50年,维护中美良好关系还需要消除不确定因素。

  了解美国社会结构重大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认为,当前中美人文交流呈现三个特征:第一,近年来,美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人数以及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增长迅速,这为教育层面的人文交流与互动提供了共识基础;第二,城市外交是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切入点;第三,文化层面的推广交流效果显著。在中美人文交流过程中,还有两个关系需要平衡,一是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优势与中美人文交流对等性之间的关系;二是机制化创新和有效协调的关系。

  围绕未来中美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达巍提出三个层面的建议:一是依靠国际制度的规范与约束;二是依靠有限度的现实主义制衡;三是依靠观念演进,通过沟通与人文交流,达成对国际制度、战略意图等多层次的共识。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看来,中国智库在中美人文交流领域的研究应从两方面着手:加强对美国基层社会的研究和加强对美国精英治国模式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仁伟认为,为加强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国智库有必要了解目前美国社会结构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认识美国内部变化也是理解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方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