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站在創新前線,在與疫情賽跑中不斷優化、進化的新技術,定將與生產生活更深入地融合,迸發出更強勁的能量
基於北斗的無人設備不僅能快速投送應急物資,還能實現噴洒消毒、巡檢喊話等防疫作業﹔人工智能測溫系統應用到對疑似高熱人員的監測﹔人員流動態勢實時呈現,短信提供行程証明,大數據讓疫情防控有了精細的依據……在“戰疫”一線,高科技身影處處可見。
不僅利於防控,還能助力救治。醫學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將對病情評估的時間由幾個小時壓縮到幾秒鐘,降低了醫護人員感染的風險﹔5G通信等支撐起的遠程會診系統,讓大城市、大醫院專家資源與偏遠地區醫院無縫銜接,共同開展線上問診﹔通過優化算法,人工智能應用於病毒基因測序、新藥研發等研究,幫助科研機構設計最佳解決方案。
企業復工復產,高科技也能各顯神通。雲計算讓遠程辦公成為可能,智能客服支撐起線上政務,區塊鏈等技術打通物資流通堵點,消毒機器人等為安全生產運營保障忙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讓我們應對疫情有了更精准、便捷、高效的手段,它們筑起的智慧防線,展示了科技戰疫的硬核實力。
我們正邁入智能時代。當前,以人工智能、5G通信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既是智慧生活的驅動力,也是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在這一次“戰疫”中,我們看到了新興技術賦能的潛力,它們推動著無人零售、虛擬社交、在線教育等新業態的拓展,它們在智慧城市、遠程醫療、工業互聯網等場景中的應用潛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檢驗。新興技術在“戰疫”中突圍成長,是疫情防控的智慧防線,也是我們的創新前線。
眼下,疫情雖然在短期內會給各行業帶來一些困難,但科技創新的步伐不會停止,新興技術的良好發展勢頭沒有動搖,我們對智能生活的向往以及產業升級的需求也不會改變。未來,站在創新前線,在與疫情賽跑中不斷優化、進化的新技術,定將與生產生活深入融合,迸發出更強勁的能量。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26日 13 版)
(責編:張雋、關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