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哪些“黑科技”可能吸睛
2020年是21世纪第三个十年开启之年。新技术、新突破催生新应用、新体验,今年有望助推更多“科幻场景”走进现实,但一些“黑科技”的新进展或将引发新争议。
2020-01-02 12:34
湖南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成立数字设备与区块链研究院
“我们期望通过推动企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换道超车。该校还拟致力于建设湖南本土的,从企业数字化中高层管理者,到企业基层技术化应用人才的体系,支撑湖南工业互联网的可持续发展。
2020-01-02 09:30
云南重难点工程取得突破 世界最大跨度铁路拱桥主体建成
大瑞铁路怒江特大桥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与龙陵县交界处,全长1024.2米,桥面宽度达25米,为同类桥梁中桥面最宽,设计为四线车站桥。“针对大桥‘钢箱梁+钢混结合梁’的结构形式,创新采用了‘缆索吊吊装+步履式顶推’桥梁同步施工技术对位焊接。
2020-01-02 09:29
山东区域科技创新交出成绩单
2019年12月30日下午,山东省科技统计分析研究中心在济南举行通报会,通报2019年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情况,并发布《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
2020-01-02 09:28
育蚕制丝 5000多年前的仰韶时代就开始了
1981—1988年,郑州市文物部门先后对青台遗址进行了6次发掘,在一个瓮棺中发现了灰白色碳化丝织物,在另外一个瓮棺中还发现了褐灰色碳化纺织物碎片及块状织物结块。于是,意大利丝绸业蓬勃发展,满足了整个欧洲日益增长的需求,丝织业逐渐传遍欧洲。
2020-01-02 09:27
睡莲为何能散发迷人香味 我科学家发现关键基因
出自法国莫奈笔下的世界名画《睡莲》,令人们印象深刻。通过比较自然变异的白色花瓣蓝星睡莲与蓝色花瓣的转录组,张亮生团队发现蓝色花瓣合成途径中的两个重要基因。
2020-01-02 09:27
高分辨率显微CT扫描 揭示寒武纪动物断壳演化之谜
动物外壳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历史中非常重要的革新事件,它对于塑造身体构型、保护脆弱的软体以及实现生态扩张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殷宗军介绍,他们发现的这种断壳桶螺壳体弯曲,横切面圆形或亚圆形,壳顶为颈状结构。他们推算,断壳桶螺一生中至少断两次壳。
2020-01-02 09:26
这种面相被进化过程“嫌弃”?
人类“自我驯化”假说认为,我们的祖先会在社会交往中,选择脸和其他特征看起来攻击性较低的人作为伴侣,从而在长相上看起来比古人类温和。研究人员比较了现代人类的基因材料和一些家养动物及其对应野生动物,试图找到与驯化特征有关的基因。
2020-01-02 09:25
“贵过公交时代”来临,共享单车还能骑多久?
几乎是在不知不觉间,青桔单车、摩拜单车以及哈啰出行等共享单车的起步价悄然提高到1.5元,一次骑行往往要花费2元到3元,经常贵过公交。滴滴运营的青桔很快也“跟上”这个价格…… 至此,摩拜、青桔及哈啰等主流共享单车的起步价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完成了涨价。
2020-01-02 09:24
减排可与防治空气污染同行
” 解振华表示,我国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加强协同控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截至2018年底,已提前两年实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2020-01-02 09:24
猪年尾声,去古代看看猪啥待遇
罗运兵认为,结合考古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证据,我国猪类驯化可用“本土多中心起源”来概括。考古学家通过对这些圈栏遗迹的大小、结构、包含遗存等进行分析,认为陕西姜寨和半坡遗址的圈栏作为猪圈的可能性较大。
2020-01-02 09:22
大庆油田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1月1日,大庆油田发布消息,2019年,大庆油田完成油气当量4362.8169万吨,同比增加195.96万吨;海外权益产量首次突破900万吨,海外市场收入连续增长,再次突破百亿元;天然气产量首次突破45亿立方米,再创历史新高。
2020-01-02 09:21
新颁健康领域“基本法”不止于治医闹
2019年12月28日通过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是医疗卫生健康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对于我国医疗卫药体制改革和卫生健康法制建设将起到重大作用。《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首次明确: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医疗卫生事业应当坚持公益性原则。
2020-01-02 09:20
我纸浆臭氧漂白及短程序漂白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
1日,记者获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日前组织并主持召开了“纸浆臭氧漂白及短程序漂白关键技术”项目技术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核心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20-01-02 09:15
全球首个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与“墨子号”成功握手
2019年12月30日23时31分至39分,在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的楼顶,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发出了一道红色的光,寻找到天空中过境的一点绿光,红、绿“握手”,实现星地对接。
2020-01-02 09:12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精神抖擞再出发
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宁夏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郭秉晨说,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关于科技创新的嘱托,持之以恒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取得积极成效。
2020-01-02 09:11
黄大年:对待科学很“任性”
王郁涵回忆,黄大年在验收会之前,要一遍遍修改厚厚的验收材料,保证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不出差错。” 人物简介 黄大年(1958年8月28日—2017年1月8日),我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1975年10月参加工作,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年底,黄大年回国出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0-01-02 09:11
湖南:投融资服务新模式“首战告捷”
志愿者服务还带动了当地国家级湘江新区、各市州举办各类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活动,服务科技企业超2100家,达成意向融资金额约96亿元。通过综合施策、服务赋能,提高企业融资能力,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效率效果,进而推进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
2019-12-31 09:05
中外机构联手 打造AI协作通用方案
日前,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的人工智能国际学术会议——“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期间,蒙特利尔学习算法研究所与微众银行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约舒亚·本吉奥认为,此次合作,将有力促进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深度交流,实现互补。
2019-12-31 08:52
数秒出具判读报告 AI助推儿童骨龄检测普及
在家门口社区医院为孩子拍摄一张X光片,人工智能辅助下,数秒就能得到一份全面、精准的生长发育评测报告。目前该项目第一期——智慧儿童生长发育管理平台已初步建成并运行,包含智能生长发育筛查、智能测评、智能转诊等多项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