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奥筹办工作的推进,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逐年高涨。不过,冰雪运动在推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师资缺乏、运动花费高、门槛高等问题。如何让冰雪运动更好的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也是今年的人代会上代表们关注的话题。来听新闻广播记者马骏的报道:
下午三点的北京某室内冰场人气很旺。一位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踩着冰刀,在冰面上旋转起舞:
【记者】你喜欢滑冰么?
【小朋友】喜欢
【记者】为什么呢?
【小朋友】因为很凉快
这家冰场教练部的主管肖雨虹告诉记者,自从申冬奥成功以来,来滑冰的人明显感到多了起来:
【肖雨虹】现在来我们这儿滑冰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一到中午,写字楼里的上班族好多人会来滑冰,都成一景了。12月23号的晚会成人还有一个团队进行表演。去年参加的只有40多人,今年有110多人了,参加的群体确实在扩大。
而随着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开始在学校里接触冰雪运动。对于这一点,延庆团的市人大代表徐毅敏感受颇深:
【徐毅敏】延庆很多小学从四年级开始开冰雪课。学校依靠周边资源,搞一些冰上、雪上的场地建设。像珍珠泉小学,它在山里面,学校旁边有条河。冬天来了,学校在教委的帮助下,把河截流,铺了一块冰场,然后专门请教练来教课,因地制宜滑冰。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建有室内外冰场53块,雪场22处。到2022年,北京要创建100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建立30个青少年冰雪活动中心。而在不久前出台的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中也提出,以筹办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力争到2020年参与冰雪运动人口达到500万人。不过,冰雪运动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瓶颈,其中一个,便是冰雪项目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徐毅敏也坦言:
【记者】咱们老师的来源是怎样的?
【徐毅敏】老师大部分是政府支持下,外聘的社会上的老师,都是滑冰滑雪的专业人才,体育也跟着学,学会了来当辅导老师。不过,应该说,老师是有些缺的。
而冰雪运动高昂的价格,也把不少喜欢这项运动的人挡在了“门外”。一位家长给记者算了笔账:
【家长】我家孩子现在滑了有一年多了,冰刀和冰鞋差不多四千多,她脚长的快,估计又要换了。报班年卡加上学费,花了两万左右。打冰球更贵,据说一次培训课最便宜也要好几百,还要出国打比赛。普通工薪阶层,还真是玩不起。
长期关注体育行业发展的市人大代表、首都体育大学教授李鸿江认为:
【李鸿江】你看北京目前的气温是冻不上冰的。而且北京的室内滑冰场、滑雪场比较有限。再加上滑冰滑雪的器材很昂贵。真正落实三亿人上冰雪还是任重道远的。
如何破解难题?在人代会的分组审议中,代表们提出了建议:
【李鸿江】我们小组讨论的时候,丰台一所学校的校长对我讲,能不能开展旱冰。我觉得很好,它没有场地的限制,只要有平坦的地就可以了,而且旱冰和真冰技术要领也是很相似的。再一个,怎样解决目前场地设施匮乏的问题?能不能挖掘和整合一些资源?北京现在有很多关停并转的企业的车间、仓库,稍微一改造就是很好的冰场。
针对如何解决冰雪项目师资的短板,在市人代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体育局局长孙学才表示:
【孙学才】每年都会有一批退役运动员,我们通过短期培训,让他们快速掌握一项冰雪项目的技能,成为辅导者。再就是专业班,依托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像北京体育职业学院去年开设了冰雪运动专业,第一批培养45名学生。今年我们将和教委研究,扩大招生规模。北京体育大学也准备设立冬季运动学院。
孙学才同时表示,将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同时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降低冰雪运动的门槛:
【孙学才】每年,政府会有5个亿的产业扶持资金,在赛事举办,设施建设上鼓励、支持社会资本的参与。在冰雪运动场馆收费方面,政府也将给予雪场和冰场一定政策扶持,降低群众的进门门槛,使市民享受冰雪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