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江苏新闻5月17日电 (记者 孙权)大运河畔,锡西道旁,位于无锡市惠山区洛社镇万马村的无锡六次产业园经过一年时间的“嬗变”,如今已成为锡西风光带上最令人注目的“明珠”。在这里,“一二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探索方兴未艾。
图为无锡六次产业园。
六次产业,是指在一个园区内,一、二、三产业共生共融、无一缺位,三者是相乘得6的关系,效益倍增。
以全新的业态、丰富的功能闻名的无锡六次产业园,是洛社镇近年来的精心打磨的“精品”。5月17日,记者走进无锡六次产业园,感受其间魅力所在。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
近年来,洛社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转变工作思路,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方式,以振兴农业、改变农村、造福农民为宗旨,探索有利于“三农”发展的六次产业新模式,全面挖掘无锡六次产业园的乡村振兴内涵,持续推动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
水景也是六次产业园的特色。
按照“一区、二环、三基地”的思路,洛社镇将无锡六次产业园进行深度解读,将度假婚礼体验区、水上风光环线和田园风光环线、种养殖基地、食品加工基地、田园康养基地全面融合,实现集农业环保、婚礼产业、会议会展、乡村旅游、教育培训、文康养产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性六次产业特色示范,为乡村发展树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榜样。
目前,无锡六次产业园的建设总体已形成“一区两环三基地”的基本布局:一区是指度假婚礼体验区,二环是指水上风光环线和田园风光环线,三基地说的是农业种养殖基地、食品加工基地、田园康养基地。
六次产业园中的民宿藏于花中。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打造六次产业,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为核心、为依托,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服务、配套于一体,实现接二连三,从而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
洛社镇的具体做法是:“一产”方面,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农,有序提高农田流转比例,促进农业高效、集约发展;“二产”方面,建造了28个家庭农场,挖掘果蔬加工市场潜力,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三产”方面,做好乡情乡愁这片文章,通过农业加乡村旅游、加农耕体验、加文化创意、加休闲度假等各种新型配套业态,增加农业农村的吸引力、价值力。
“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洛社镇杜绝‘口号大于行动’的做法,务求产业融合之真。”无锡六次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是产业融合的基础。有了主导产业,才能推进产业融合。经过多年发展,洛社镇已经形成精细蔬菜、水蜜桃、葡萄等农业品牌。
梅巷里民宿是无锡六次产业园重点打造的景点之一。民宿依托江南水乡的地理优势,在田园间依水而建,环水而居,简单素雅,于建筑空间尺度和功能区域的过渡关系中,寻求新中式“中庸之道”的意境,呈现出“大隐隐于市”的意境。
受人瞩目的“乐野农场”中,现有水稻400亩、蔬菜130亩、果树100亩、蛙池10亩,是一处集农业种养殖、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体验型农场,其中,农事体验是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与乡村旅游独有的休闲娱乐活动。
此外,以无锡六次产业园为核心辐射,洛社镇、万马村镇村联动,将村道整治、庭院绿化结合起来,串联起辖区内的老树、老井、古祠堂等,以农房改建为契机,大力发展村中民宿及民房出新,形成连续开放的观光路线。
基于无锡六次产业园道路改造拓宽工程建设,万马村还将该村沈巷、邵顾巷部分民房归并,为村民们在万新苑内移地新建了52套连排别墅型新农房。这些房屋建造采用框架结构,抗震等级7度,外立面建筑风格契合江南水乡特点,全面融入无锡六次产业园风光特色。考虑到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这批新建农房设有下挖70厘米的半地下室,用于村民停放各种车辆,堆放农产品、农作物、农用工具、柴草、家什等,十分贴合村民心意。
“这次农房建设和村庄环境打造一气呵成,以无锡六次产业园为核心的万马村必将成为锡西风光带上最耀眼的标志性村落。”万马村主任赵志诚信心满满,他预计建设到位后,村里观光旅游收入将增加15%以上。
放眼如今的万马村域,只见白荡浩浩,绿树红花,民宿民房透着简约秀致的江南韵味。“万马村素有‘洛社后花园’的美誉,这里有书圣王羲之寓居遗存洗砚池,有浩气长存的‘五牧古战场’北部遗址鹅子岸,还有美丽如画的古洛社八景之‘马盘牧唱’。”提及村庄人文故事,赵志诚娓娓道来。
近年来,无锡六次产业园深挖运河底蕴,在古迹、传说、遗址等基础上,以水为脉,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村庄环境整治,加强土地复垦、管网线路改造等,下好生态提升“一盘棋”。截至目前,无锡全市5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中,万马村榜上有名,万马白荡水利风景区已通过省级验收。一个“村洁、水清、岸绿、景美”的江南水乡特色布局浑然天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