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合肥2000多年 历史古迹书写传奇


根据史料考证,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可追溯到秦朝,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

%PJTXGDE2B(AVBP8M1GVLBI

合肥晚报  据史料记载,合肥发源于古东淝河与南淝河交汇处,该交汇处位于合肥市蜀山区西部。塘岗遗址就位于该区域。

古往今来,时代变幻,人物纷呈,岁月沧桑,不变的只有那一方水土。

根据史料考证,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可追溯到秦朝,秦置合肥县,隋至明清时,合肥一直是庐州府治所,故又称“庐州”。但近年来合肥地区很多新的考古发现,让越来越多深藏地下的人类文明遗址重现天日,并将合肥的历史大大提前。自古以来,中原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和巢湖文化在合肥大地交融辉映,历数千年积淀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璀璨夺目的地域文化。

人类从能够直立行走的那一刻起,就在不断地创造文明,随着历史的推进,那些生活痕迹逐渐化为断壁残垣沉淀在历史的长河和岁月的记忆中,但却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失去其光彩和意义。

合肥从远古以来,有波澜壮阔,也有曲折回旋,写下了峥嵘岁月,留下了千年故事。历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合肥许多地方都发现了不同时代的遗址,这些遗址所展示的人类生活的各种遗物,生动地展现了合肥当时人类的生活、生产图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考古价值。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秦鸣

近年来,考古和历史研究证实,合肥承载着数千年文明发展史。古埂岗新石器时代遗址,生动再现了4000多年前人类在此生活、居住的场景画卷;有着“有巢氏”血脉的塘岗遗址正静静诉说着5000年前的合肥故事;距今6000多年的南院遗址,印证了这里自古以来就适宜人类居住……合肥,这片古老的土地,名胜古迹数之不绝,古典故事道之不尽,在当下依旧散发着独特魅力,不断向世人展现着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

古埂遗址再现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图景

合肥市肥西县很早就有了人类活动,据了解,考古部门在此共发现新石器晚期人类居住遗址4处,商、周时期人类遗址100多处。4000多年前,中华文明还处在夏朝,那时肥西县上派镇的“古埂塘”,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身影。几千年过去了,古埂遗址摇身一变成为肥西县第一个公园。

古埂岗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肥西县上派镇胡湾村。时间倒回到1976年,县里统一部署,准备将这里改成蔬菜种植基地。历史有时充满了戏剧性,改种蔬菜后,需要在地头间挖很深的水沟,以便灌溉蔬菜。谁也没想到,这一锹下去,直接与沉睡地下的文物来了个“亲密接触”。

先是有村民挖水沟时挖出了形状怪异的石头。接着,挖到东西的人越来越多,挖出的东西也越来越奇怪。没有人说得出它们的名字,更不知道这些“玩意”是做什么用的。有人挖到过石斧,还有人挖到了蚌壳、陶鼎等物。当时有村民称,把看着又光又滑的石斧拿回家切菜,嘿,居然够锋利!

不久后,有村民向肥西县文物部门反映了此事。1983年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是个难忘的年份,5月,大家发现挖出东西的地方来了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队伍还带来了大家没见过的小铲子、小刷子、放大镜。

很快有人便打听出队伍是“省里来的考古专家”,来古埂就是发掘村民反映的文物的。生性好奇的年轻人喜欢趁着吃饭的空闲,直接端个饭碗就往发掘现场跑。

村民们不会鉴定挖出文物的价值,但大家都被专家们的“专业”镇住了。“他们挖的坑都是笔直切下去的,很平整,挖出的文物先用小刷子刷去泥土,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有胆子大的年轻人还会和专家们“搭讪”,问问挖出的是什么东西。专家们会告诉他,是非常有价值的珍贵文物。大家一下子变得肃穆起来,谁也没想到,祖祖辈辈谋生的土地下竟埋藏着文物。

胡湾村流传着一个传说:《隋唐英雄传》里的大英雄罗成曾在此处驻扎过,还牧过马。但这毕竟是祖辈流传的传说,无法考证。现在,却从脚下的土地里挖出了真真切切的文物。

挖出文物的这片土地被当地人称为“古埂岗”。后来,胡湾村也以此为名,到了现在,胡湾村已变为古埂社区,昔日的村民们早已住进了窗明几净的高层小区,很多人开始脱离土地,尝试别样的谋生。

小桥流水人家,处处显现出现代农村的秀丽、便捷和现代化。除了一个大理石材质的“古埂遗址”纪念碑外,几乎找不到任何与“遗址”、“文物”有关联的实物了。

古埂全名“古埂岗”,这从仍依稀可辨的地形上还可看出些端倪。如今,发掘出土的文物,已经被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存。2007年,在原遗址基础上建成了一座占地2万平方米的现代公园——古埂公园,成为上派镇乃至肥西县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一到晚上和节假日,散步的老人、唱歌跳舞的中年人、甜蜜的小情侣……游人如织,十分热闹。

只剩下这座“古埂遗址”的纪念碑,和埋藏在当地人心中朴实的自豪感,在静静诉说着属于这片土地的历史和荣光。

据了解,当年古埂遗址的发掘过程经历了很长时间。1976年,最早由村民在耕作时挖到石器,后向县里反映了此事。1982年,正值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由当时的肥西县文物工作组对古埂遗址出土的文物进行了鉴定,确定古埂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上报省级文物单位。1998年,古埂遗址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间,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带队,肥西县文物部门和安徽大学文博班学员参与,于1983年和1987年先后两次对古埂遗址进行了发掘。两次发掘共近百人参与,仅野外作业就历时70余天。

后经专家鉴定,古埂遗址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这里发掘的文物包括鼎、壶、碗、钵、盘、鸟首耳罐、杯等,材质包括石器、红陶、黑陶等。古埂遗址带有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和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特色,是很有代表性的江淮地区遗址。而根据专家们的考证,古埂遗址已经有4000年到4500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早在4000多年前,古埂遗址就已经留下了人类活动的印迹。

原标题:追寻合肥2000多年 历史古迹书写传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国法治经济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