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圓夢路上你我並肩前行
黑龍江省現有殘疾人約218萬,其中持証殘疾人108萬。近年來,廣大殘疾人克服重重困難,自強不息、勇於拼搏、超越自我,積極融入龍江改革發展大局。
前不久,第六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率隊收獲中國冬殘奧會歷史上首金的輪椅冰壺隊教練員李建銳,幫助殘友自食其力、脫貧致富的修鞋匠宋紅亮,帶領殘疾人在脫貧攻堅中開創巴彥模式的殘聯理事長高凱勝,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劉洪霞等18名代表作為龍江自強模范、助殘先進,自尊自立、奉獻社會的典型代表,在北京接受國務院殘工委、中國殘聯等部門授予的“全國自強模范”、“全國助殘先進集體”、“全國助殘先進個人”、“殘疾人之家”、“全國殘聯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他們是我省殘疾人自強不息和助殘先進的代表,傳遞著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和擔當有為的進取精神,為龍江殘疾人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奮進的力量。
自助者自強:我要與貧困打一場硬仗
“命運無情人有情,勵志脫貧報黨恩”,是全國自強模范鶴崗市蘿北縣太平溝鄉石虎溝村農民劉洪霞得知參加第六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表彰大會時最想說的一句話。今年34歲的劉洪霞家裡人均耕地不足3畝,曾是村裡建檔立卡貧困戶。公婆年邁、丈夫殘疾、女兒年幼,劉紅霞又因干活時右手不慎帶入正在旋轉的機器而成了肢體殘疾。
“等靠是沒有用的,現在黨的政策這麼好,我要脫貧,要與貧困打一場硬仗。”從那時開始,劉洪霞朝著鄉裡針對自家實際情況量身定制的種養殖幫扶目標不斷努力著。五味子種植、育成牛養殖等精准扶貧項目讓劉洪霞家實現穩定脫貧,目前家庭年收入近10萬元。懷著感恩的心情,劉洪霞庄嚴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現在的劉洪霞已成為石虎溝村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她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利用自己脫貧致富的經驗帶動當地貧困戶,共同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邁進。
扶殘助殘成為一種習慣
說起哈爾濱醫科大學眼科醫學院院長劉平,很多眼疾患者都要豎起大拇指。劉平教授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2個小時,每年診治眼病患者2萬余人次,手術高達8000余例,其中白內障手術7000余例、角膜移植手術1000余例,為深受眼疾困擾而導致失明的視力殘疾患者帶去光明,解除痛苦。
22年前,劉平帶領眼科醫院志願醫療隊參加“97復明行動”,在志願服務中,劉平了解到,西藏藏民同胞眼睛長期受到紫外線的照射,導致雙眼白內障病人很多,大部分由於雙眼白內障情況嚴重無法進行正常的起居和活動,最終演變成低視力殘疾患者。22年裡,劉平12次赴藏助殘義診,共診治低、無視力殘疾患者5000名,手術視力殘疾患者1600余例。
22年,在我省援藏、援疆、援非助殘志願服務中,總能看到劉平帶領醫療隊義診的身影。與此同時,隊員足跡踏遍了黑龍江全境,總計義診行程50多萬公裡,志願工作時長萬余小時以上,助殘義診次數2千余次,為當地貧困的視力殘疾患者進行免費篩查、免費手術,診治各類視力殘疾患者20余萬人次。
哈爾濱市香坊區誠銘匠公益助殘服務中心創建人宋紅亮是一位聽障殘疾人,他白手起家,靠修鞋手藝創業,堅持數十年如一日無償為殘疾人提供皮鞋維修、皮革護理、皮雕、皮具制作等技術能力培訓服務,扶持200余名生活困難的殘疾人實現自主創業。如今,誠銘匠殘友互助創業連鎖店已達到60余家,為600多名殘疾人提供技能培訓,為殘疾人服務20000余人次,成為業內頗有名氣的殘疾人創業公益品牌。
解決殘疾朋友所需所急所盼
“班子成員每天上班早到1刻鐘、每月要進行2次政治理論學習、每季度3篇調研文章、每月下基層到殘疾人家中實際調研不少於4天、工作堅持5不准。即提供情況不准欺上瞞下、下鄉工作不准要專車、工作就餐不准超標准、解決殘疾人所需不准跑粗、樹立典型不准搞人為捏造。”這是巴彥縣殘聯理事長高凱勝在本單位倡導創立的“12345”工作法,用他的話說,作風轉變了,工作熱情提高了,殘疾人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巴彥縣殘疾人扶貧攻堅任務艱巨,縣殘聯積極探索實踐,創建了“4+1”扶貧模式。“4”,即縣、鄉(鎮)政府主導、縣殘聯組織實施、農村專業合作社承接、社會愛心力量助推﹔“1”,即貧困殘疾人及其家屬以股東或打工者的身份參與其中。通過各級政府和社會愛心力量助力合作社有序規范運營,讓入社貧困殘疾人每年分紅不低於20%的股金回報。目前,巴彥縣已成立殘疾人專業合作社20個,吸納貧困殘疾人入股203人。2018年底統計,巴彥縣入社的貧困殘疾人獲得分紅年人均1300元以上。合作社安置殘疾人及家屬打長、短工的109人,年人均收入3200元。如今“巴彥模式”已在全省殘聯系統予以復制推廣。
在我省,越來越多的惠殘助殘政策陸續出台,不斷為殘疾人提供更加全面扎實的社會保障、創造更加寬鬆優良的發展環境——
省殘聯、省扶貧辦、省民政廳等9部門聯合下發《關於著力解決因殘致貧家庭突出問題的實施方案》,對因殘致貧戶給予更加有力、更加精准、更有成效的扶持措施。
省殘聯按照“問需響應、精准施策、政策聯動、持續幫扶、激發動能、全員發力”的六措並舉工作思路,逐級簽訂《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責任書》,壓實基層殘聯落實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政策措施的責任,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獨具龍江特色的殘疾人脫貧攻堅“十大行動”,完成農村實用技術培訓7140人,為6800名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
“愛得其所”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全力推動農村廁所革命項目實施,3000戶因殘致貧家庭無障礙廁所改造成為示范項目。
殘疾預防和康復服務進一步加強,適齡殘疾兒童入學率穩步提升,殘疾人就業創業扎實推進,文化體育水平明顯提高……更好的教育、更貼心的幫扶、更完善的康復,使得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朋友分享著龍江殘疾人事業發展成果。(記者閆紫謙)
(責編:鄒慧、張喜艷)